至言去言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至言:至理明言。至理明言,不以平常的語言表達。
出處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至言去言,至為去為,齊知之所知,則淺矣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ì yán qù yán
注音ㄓˋ 一ㄢˊ ㄑㄨˋ 一ㄢˊ
感情至言去言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遏惡揚善(意思解釋)
- 痛定思痛(意思解釋)
- 敵眾我寡(意思解釋)
- 疑鄰盜斧(意思解釋)
- 弦外之響(意思解釋)
- 逸游自恣(意思解釋)
- 揚幡擂鼓(意思解釋)
- 餓虎吞羊(意思解釋)
- 十羊九牧(意思解釋)
- 顧影弄姿(意思解釋)
- 一寸光陰一寸金(意思解釋)
- 昂藏七尺(意思解釋)
- 目不斜視(意思解釋)
- 水中撈月(意思解釋)
- 飯囊酒甕(意思解釋)
- 大開方便之門(意思解釋)
- 各行各業(意思解釋)
- 著手成春(意思解釋)
- 心煩意亂(意思解釋)
- 孜孜不倦(意思解釋)
- 切樹倒根(意思解釋)
- 生知安行(意思解釋)
- 前仆后繼(意思解釋)
- 無影無蹤(意思解釋)
- 以夷制夷(意思解釋)
- 縱橫四海(意思解釋)
- 反戈一擊(意思解釋)
- 發人深思(意思解釋)
※ 至言去言的意思解釋、至言去言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喜笑顏開 | 顏:臉色;開:舒展;開朗。形容心里高興;滿面笑容。 |
難言之隱 | 言:說;隱:隱衷;隱情;藏在內心深處的事。難以說出口的隱衷。 |
一軌同風 | 車軌相同,風俗一致。比喻國家統一。 |
夸大其詞 | 詞:言論。語言夸張;超過事實。 |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施:加,給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給別人。 |
損人不利己 | 損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。 |
擦肩而過 | 擦:挨。挨著肩而溜走。指沒有抓住機會。 |
庖丁解牛 | 庖丁:廚師。廚師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;技術純熟神妙;做事得心應手。 |
因噎廢食 | 噎:食物堵塞在咽喉;廢:停止;食:吃。因吃東西卡過喉嚨;從此就停止吃東西。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;就停止不干。 |
永垂不朽 | 朽:磨滅。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;永遠不會磨滅。” |
匡謬正俗 | 糾正錯誤,矯正陋習。 |
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 | 淡泊:恬淡寡欲;寧靜:安寧恬靜;致:達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穩沉著,才可有所作為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強別人聽從自己。 |
平心而論 | 論:說。指采取冷靜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論;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。 |
通俗易懂 |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。 |
一竅不通 | 竅:洞;這里指心竅。一竅都不是貫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閉塞、愚鈍。 |
閑情逸致 | 逸:安閑;致:興致。指毫無事物所累;輕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。 |
輕重緩急 | 緩:慢;不急。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。 |
故態復萌 |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。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當頭棒喝 | 當頭:迎頭;喝:大聲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語。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;或大喝一聲;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。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別有用心 |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。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。 |
人盡其才 |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。盡:全部用出。 |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語助詞;景行:大路,比喻行為正大光明。仰望著高山,效法著大德。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
無聲無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沒有聲音;沒有氣息。形容沒有聲響;不為人覺察。 |
止戈興仁 | 止:停止。仁:仁政。停止戰爭,施行仁政。 |
望塵靡及 | 見“望塵莫及”。 |
馳魂宕魄 | 形容振撼心靈。 |
是非曲直 | 曲:無理;直:有理。指對事物的評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