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安思危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于:處于;思:想。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里,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。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。
出處《戰國策 楚策四》:“臣聞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則慮安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ú ān sī wēi
注音ㄩˊ ㄢ ㄙ ㄨㄟ
繁體於安思危
感情于安思危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自勉。
近義詞居安思危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一貧如洗(意思解釋)
- 早出晚歸(意思解釋)
- 十萬火急(意思解釋)
- 木本水源(意思解釋)
- 老實巴交(意思解釋)
- 鍥而不舍(意思解釋)
- 青山綠水(意思解釋)
- 揮霍無度(意思解釋)
- 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(意思解釋)
- 流離轉徙(意思解釋)
- 拉大旗作虎皮(意思解釋)
- 源源不斷(意思解釋)
- 朝令夕改(意思解釋)
- 聊以自慰(意思解釋)
- 主明臣直(意思解釋)
- 絆腳石(意思解釋)
- 氣吞牛斗(意思解釋)
- 交臂歷指(意思解釋)
- 羊質虎皮(意思解釋)
- 閑情逸趣(意思解釋)
- 古里古怪(意思解釋)
- 鮮血淋漓(意思解釋)
- 立竿見影(意思解釋)
- 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(意思解釋)
- 斗南一人(意思解釋)
- 通時合變(意思解釋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釋)
- 汲汲顧影(意思解釋)
※ 于安思危的意思解釋、于安思危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好說歹說 | 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。 |
自拔來歸 | 拔:擺脫,離開。自覺離開惡劣環境,歸向光明。指敵方人員投奔過來。 |
自怨自艾 |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現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 |
反求諸己 | 諸;之于的合音;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對自己提出要求。 |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施:加,給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給別人。 |
走馬觀花 |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。比喻匆忙、粗略地觀察了解。走:跑。 |
外圓內方 | 形容外表隨和;內里剛直。圓:圓通;方:方正。 |
通都大邑 | 都:都市;邑:城。四通八達的大都會、大城市。 |
反面無情 | 翻臉不講情面。形容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;不留情面。 |
離弦走板 |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。 |
衣錦還鄉 | 衣:穿;錦: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。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故鄉;表示向親鄰炫耀自己的富貴。 |
今是昨非 | 現在是對的;過去錯了。 |
祖傳秘方 | 指祖先遺傳下來的秘密配方。 |
罄竹難書 | 罄:盡;竹: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;書:寫。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。多形容罪惡累累。 |
嘰嘰喳喳 | 語音雜亂。 |
三個臭皮匠,合成一個諸葛亮 | 諸葛亮: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。比喻人多智廣。 |
心煩意亂 | 心情煩躁;思緒紛亂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。煩:煩躁;意:心緒;心思。 |
地大物博 | 地域遼闊;物產豐富。 |
卑鄙齷齪 | 齷齪:骯臟。品行惡劣下流。 |
地丑德齊 | 丑:同類。地相等,德相同。比喻彼此條件一樣。 |
輕重緩急 | 緩:慢;不急。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。 |
故態復萌 |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。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當頭棒喝 | 當頭:迎頭;喝:大聲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語。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;或大喝一聲;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。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無所畏懼 | 畏懼:害怕。沒有什么可害怕的。形容什么也不怕。 |
朝升暮合 | 零碎賣米。形容生活困難。 |
忠果正直 | 忠誠果斷,持正剛直。 |
金蟬脫殼 | 金蟬:金黃色的知了;殼:堅硬的外皮。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。比喻用計脫身;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。 |
成己成物 | 自身有所成就,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