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夏變夷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夏,諸夏,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;夷,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。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。
出處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吾聞用夏變夷者,未聞變于夷者。”
例子蔡東藩《慈禧太后演義》第13回:“平時守著用夏變夷的古訓,把新政、新學批駁得一錢不值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òng xià biàn yí
注音ㄩㄥˋ ㄒ一ㄚˋ ㄅ一ㄢˋ 一ˊ
繁體用夏變夷
感情用夏變夷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中華文化同化少數民。
反義詞全盤西化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心有余而力不足(意思解釋)
- 素昧平生(意思解釋)
- 婦人醇酒(意思解釋)
- 酒囊飯袋(意思解釋)
- 炙手可熱(意思解釋)
- 寧為雞口,毋為牛后(意思解釋)
- 牛口之下(意思解釋)
- 繁文縟節(意思解釋)
- 投石問路(意思解釋)
- 大樹將軍(意思解釋)
- 咄咄逼人(意思解釋)
- 牝雞司晨(意思解釋)
- 自食其果(意思解釋)
- 花言巧語(意思解釋)
- 青云直上(意思解釋)
- 乳臭未干(意思解釋)
- 國泰民安(意思解釋)
- 敢不承命(意思解釋)
- 國無寧日(意思解釋)
- 將功折罪(意思解釋)
- 閑情逸趣(意思解釋)
- 升官發財(意思解釋)
- 聰明才智(意思解釋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釋)
- 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釋)
- 眾所瞻望(意思解釋)
- 足不出門(意思解釋)
- 麻木不仁(意思解釋)
※ 用夏變夷的意思解釋、用夏變夷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繩之以法 | 繩:準繩;引申為制裁;之:代詞代犯法的人;以:用;拿;法:法律;法令。用法律作準繩;給予制裁。 |
物美價廉 | 廉:便宜。東西價錢便宜,質量又好。 |
鋪張浪費 | 鋪張:講排場。過分地講究排場;浪費人力、物力、財力。 |
殺手锏 | 喻指取勝的絕招。 |
滿腹經綸 | 腹:肚子;經綸:理出絲緒叫經;編絲成繩叫綸。引申為人的才學、本領、謀略等。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。 |
鼠憑社貴 | 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,使人不敢去挖掘。比喻壞人仗勢欺人。 |
香草美人 |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。 |
將功補過 | 將:拿;補:補償。用功勞補償過錯。 |
河魚腹疾 | 指腹瀉。 |
和風細雨 | 溫和的風和細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現象;現多指用和緩的態度和方式處理問題。 |
肝膽過人 | 膽量超過一般人。比喻有勇氣,有血性。 |
溢于言表 | 超出言語以外。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。 |
路無拾遺 | 見“路不拾遺”。 |
有權有勢 | 勢:地位和權力。既有權力,又有地位。 |
逆來順受 | 逆:不順;順:順從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鉆木取火 |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死對頭 |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。 |
無關緊要 | 緊要:急切的,重要的。不重要,不會影響大局。 |
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 | 淡泊:恬淡寡欲;寧靜:安寧恬靜;致:達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穩沉著,才可有所作為。 |
勝友如云 | 勝友:良友。許多良友聚集一處。 |
恐后爭先 | 指害怕落后,追求上進。 |
唇槍舌劍 | 嘴唇像槍;舌頭像劍。形容能言善辯;言詞犀利;針鋒相對。也作“舌劍唇槍。” |
卑鄙齷齪 | 齷齪:骯臟。品行惡劣下流。 |
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 | 鑠金:熔化金屬;積毀:積累的毀謗;銷骨:熔化骨頭。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,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。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。 |
離本趣末 | 趣:通“趨”,趨向。丟掉根本,追逐末節 |
伸手不見五指 | 形容光線非常暗,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。 |
霜露之悲 |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過甚其詞 | 話說得太過分;與實際不相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