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于胡底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伊:句首助詞;于:到;胡:何,哪;底:盡頭。到什么地步為止(對不好的現象表示感嘆)。
出處《詩經 小雅 小旻》:“我視謀猶,伊于胡底?”
例子清·吳趼人《痛史》:“將來為禍天下后世,正不知伊于胡底呢?”
基礎信息
拼音yī yú hú dǐ
注音一 ㄩˊ ㄏㄨˊ ㄉ一ˇ
感情伊于胡底是貶義詞。
用法偏正式;作謂語;指對不好的現象表示感嘆。
近義詞不堪設想
英語where will it all end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改過遷善(意思解釋)
- 五花大綁(意思解釋)
- 火樹銀花(意思解釋)
- 香草美人(意思解釋)
- 苦思冥想(意思解釋)
- 春山如笑(意思解釋)
- 倒懸之危(意思解釋)
- 牝雞司晨(意思解釋)
- 促膝談心(意思解釋)
- 知其不可而為之(意思解釋)
- 止于至善(意思解釋)
- 詐奸不及(意思解釋)
- 安眉帶眼(意思解釋)
- 忠臣不事二君,貞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釋)
- 望而生畏(意思解釋)
- 夷為平地(意思解釋)
- 本末倒置(意思解釋)
- 欺善怕惡(意思解釋)
- 奇貨可居(意思解釋)
- 忙不擇價(意思解釋)
- 孜孜不倦(意思解釋)
- 散言碎語(意思解釋)
- 才高七步(意思解釋)
- 斷章截句(意思解釋)
- 細水長流(意思解釋)
- 心小志大(意思解釋)
- 萬變不離其宗(意思解釋)
- 眾所瞻望(意思解釋)
※ 伊于胡底的意思解釋、伊于胡底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大名鼎鼎 | 鼎鼎:聲威盛大的樣子。 |
強中自有強中手 | 比喻技藝無止境,不能自滿自大。同“強中更有強中手”。 |
五花大綁 | 先用繩索套住脖子,又繞到背后反剪兩臂的綁人方式。 |
僧多粥少 | 和尚多,而供和尚喝的粥少。比喻物少人多,不夠分配。 |
人心歸向 | 向:歸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,向往的。 |
喜新厭舊 | 厭:厭惡。喜歡新的;厭棄舊的。多指用情不專一。 |
推三阻四 | 找各種借口推托、阻撓。 |
野沒遺賢 | 見“野無遺賢”。 |
古色古香 | (陳設、器物或藝術品)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。古香:古書畫散發出的氣味。 |
穩操勝券 | 穩:穩當地;操:拿著;掌握。穩穩地拿著勝利的憑證。比喻有勝利的把握。 |
顧影弄姿 | 顧影:看著自己的身影;弄姿:做出各種姿態。對著自己的身影,做出各種姿態。形容賣弄身形,自我欣賞。 |
滿招損,謙受益 | 自滿會招致損失,謙虛可以得到益處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擱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說對;也不說不對。指不明確表態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。語本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舞刀躍馬 | 揮舞刀槍,縱躍戰馬。比喻奮勇作戰。 |
面有難色 |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。 |
白首之心 | 老年時的壯志。 |
孜孜不倦 | 勤奮努力;不知疲倦(孜孜:勤勉的樣子)。 |
狼吞虎咽 |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。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。 |
輕重緩急 | 緩:慢;不急。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。 |
時運亨通 | 指時運好,諸事順利。 |
如出一轍 | 轍:車轍;車輪壓出的痕跡。象出自同一個車轍。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。 |
耳聰目明 | 聰:聽覺靈敏。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。 |
色厲內荏 | 色:神色;歷:歷害;內:內心。荏:軟弱;怯懦。形容外表嚴厲強硬;內心怯懦軟弱。 |
轟轟烈烈 | 轟轟:像聲詞;形容巨大聲響;烈烈:火焰盛燃的樣子。形容聲勢浩大;氣勢雄偉。 |
力屈道窮 | 屈:竭,窮盡;道:途徑,辦法;窮:盡。力量辦法都已窮盡。 |
天下為一 | 一:統一。指國家統一 |
大起大落 | 大幅度地起落。形容變化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