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舉三反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”后以“一舉三反”指善于推理,能由此及彼。
出處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”
例子清·藤谷古香《轟天雷》第14回:“私者公之析言,公者私之積名,要之一舉三反,可以戰夫索西諦矣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ī jǔ sān fǎn
注音一 ㄐㄨˇ ㄙㄢ ㄈㄢˇ
繁體一舉三反
感情一舉三反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于處事。
近義詞舉一反三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壓歲錢(意思解釋)
- 臭名遠揚(意思解釋)
- 胸有成竹(意思解釋)
- 天昏地暗(意思解釋)
- 昂首挺胸(意思解釋)
- 云天霧地(意思解釋)
- 極重不反(意思解釋)
- 苦口之藥(意思解釋)
- 促膝談心(意思解釋)
- 算盡錙銖(意思解釋)
- 花拳繡腿(意思解釋)
- 化鴟為鳳(意思解釋)
- 百無一是(意思解釋)
- 語重心長(意思解釋)
- 絆腳石(意思解釋)
- 度己失期(意思解釋)
- 飽食暖衣(意思解釋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釋)
- 縱橫天下(意思解釋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釋)
- 信口開河(意思解釋)
- 人面狗心(意思解釋)
- 饑不擇食(意思解釋)
- 綿里藏針(意思解釋)
- 顧景慚形(意思解釋)
- 不合時宜(意思解釋)
- 斗轉星移(意思解釋)
- 別有用心(意思解釋)
※ 一舉三反的意思解釋、一舉三反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條條大路通羅馬 | 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,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。 |
炒魷魚 | 因魷魚一炒就卷起來,比喻卷鋪蓋。指解雇。 |
食不充口 | 見“食不餬口”。 |
假公濟私 | 假:借;濟:補益;助。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。 |
反唇相稽 | 反唇:回嘴;頂嘴;稽:爭論;計較。受到指責不服氣;抓住對方話把;反過來責問對方。 |
褒善貶惡 |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;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。指分清善惡,提出公正的評價。 |
窮途潦倒 | 潦倒:失意。形容無路可走,十分失意。參看“窮愁潦倒”。 |
直截了當 | 了當:干脆;爽快。干脆爽快;不繞彎子。 |
學而時習之 |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。 |
一文不名 | 一文錢都沒有(名:占有)。形容非常貧困。 |
風和日麗 | 和:柔合;溫和。輕風柔和;陽光燦爛。形容天氣晴和。 |
兄弟鬩墻,外御其侮 | 鬩:爭吵;墻:門屏;御:抵御。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一致對外。 |
道山學海 | 道、學:學問。學識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學識淵博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。語本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意興索然 | 索然:全無,空盡。興致全無。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。亦作“興致索然”。 |
春去冬來 | 春天過去,冬天到來。形容時光流逝 |
有求必應 | 只要有人請求;就一定答應。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;好說話。 |
材雄德茂 | 指才德杰出。 |
斗南一人 | 斗南:北斗星以南。指天下,海內。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。形容品德或才識獨一無二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通時合變 | 同“通權達變”。 |
不在話下 |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;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;轉入別的情節。現多指事物輕微;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;用不著說。 |
以夷制夷 | 夷: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。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;使其相互沖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聰明伶俐 | 伶俐:靈活。形容小孩子頭腦靈活;記憶力和理解力強。 |
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 |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|
天下為一 | 一:統一。指國家統一 |
牛衣對泣 | 睡在牛衣里,相對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。 |
過五關斬六將 |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。這是《三國演義》中描寫關羽的故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