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近指遠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見“言近旨遠”。
出處語出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遠者,善言也。”孫奭疏:“言辭之近而指意遠者,乃為善言者也。”
例子其言近指遠,詞坦義明,誦者各有所獲。元·宗寶《〈壇經〉跋》
基礎信息
拼音yán jìn zhǐ yuǎn
注音一ㄢˊ ㄐ一ㄣˋ ㄓˇ ㄩㄢˇ
繁體言近指遠
感情言近指遠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近義詞言近旨遠、言近意遠、言高旨遠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急中生智(意思解釋)
- 不登大雅之堂(意思解釋)
- 皆大歡喜(意思解釋)
- 望塵莫及(意思解釋)
- 酒囊飯袋(意思解釋)
- 簞瓢屢空(意思解釋)
- 存而不議(意思解釋)
- 窮家富路(意思解釋)
- 屈指一算(意思解釋)
- 舉善薦賢(意思解釋)
- 饑腸轆轆(意思解釋)
- 流離顛沛(意思解釋)
- 鐵面無私(意思解釋)
- 壽元無量(意思解釋)
- 空口無憑(意思解釋)
- 性急口快(意思解釋)
- 語重心長(意思解釋)
- 鴻儒碩學(意思解釋)
- 形影相吊(意思解釋)
- 罪上加罪(意思解釋)
- 道山學海(意思解釋)
- 將奪固與(意思解釋)
- 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(意思解釋)
- 斗轉星移(意思解釋)
- 眾所瞻望(意思解釋)
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釋)
- 東道主(意思解釋)
- 聲馳千里(意思解釋)
※ 言近指遠的意思解釋、言近指遠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不動聲色 | 動:變動;聲:說話的聲音;色:臉色。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。形容鎮靜、沉著。也作“聲色不動”、“不露聲色”。 |
為民請命 | 請命:請示保全生命。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,提出要求。 |
老奸巨猾 | 老:很;極;奸:奸詐;巨:大;極;猾:狡猾。形容閱歷深而手段極其奸詐狡猾的人。 |
失魂喪膽 | 形容極度恐慌。 |
令人神往 | 令:使得;神往:心里向往憧憬。某種景象使人很向往、羨慕。 |
黃臺之瓜 | 黃臺:指《黃臺瓜辭》,為唐李賢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防患于未然 | 患:災禍;未然:沒有這樣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。 |
將功補過 | 將:拿;補:補償。用功勞補償過錯。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自強不息 | 自覺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 |
極重不反 | 同“極重難返”。 |
指天誓日 | 指著蒼天;對著太陽發誓。表示態度堅定或忠誠。 |
兄弟鬩墻,外御其侮 | 鬩:爭吵;墻:門屏;御:抵御。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一致對外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。常與“人不可貌相”連用;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來。 |
眾建賢才 | 建:建樹;賢才:優秀的人才。選用眾多優秀的人才。 |
事與愿違 | 事實與愿望相反。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。 |
唇槍舌劍 | 嘴唇像槍;舌頭像劍。形容能言善辯;言詞犀利;針鋒相對。也作“舌劍唇槍。” |
戰戰業業 | 戒慎畏懼貌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。 |
身敗名裂 | 地位喪失;名聲敗壞。現在也形容干了壞事;遭到徹底失敗。 |
孜孜不倦 | 勤奮努力;不知疲倦(孜孜:勤勉的樣子)。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騙。欺騙自己,也欺騙別人。 |
雞口牛后 |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。 |
鷸蚌相爭 | 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的省語。比喻雙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。 |
精明強干 | 精細聰明;善于辦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 |
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連聲叫苦。 |
慌不擇路 | 勢急心慌,顧不上選擇道路。 |
鞭辟入里 | 鞭辟:鞭策,激勵;里:最里層。形容作學問切實。也形容分析透徹,切中要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