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時伏臘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歲時:一年四季;伏臘:伏日和臘日。指四季時節更換之時。
出處《舊唐書 張九齡傳》:“又以其弟九章,九皋為嶺南道刺史,令歲時伏臘,皆得寧覲。”
例子郁達夫《大風圈外》:“一年之中,歲時伏臘,還要把他們汗血錢的大部,去花在求神佞佛,與滿足許多可笑的虛榮的高頭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suì shí fú là
注音ㄙㄨㄟˋ ㄕˊ ㄈㄨˊ ㄌㄚˋ
繁體歲時伏臘
感情歲時伏臘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時間等。
英語at the time of changing seasons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安身之處(意思解釋)
- 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(意思解釋)
- 有約在先(意思解釋)
- 外圓內方(意思解釋)
- 揚幡擂鼓(意思解釋)
- 動蕩不定(意思解釋)
- 云天霧地(意思解釋)
- 半路出家(意思解釋)
- 溢于言表(意思解釋)
- 反老還童(意思解釋)
- 大失所望(意思解釋)
- 度己失期(意思解釋)
- 抱恨黃泉(意思解釋)
- 婆婆媽媽(意思解釋)
- 奇貨可居(意思解釋)
- 平心而論(意思解釋)
- 舉世無敵(意思解釋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釋)
- 目無全牛(意思解釋)
- 鳳協鸞和(意思解釋)
- 天下第一(意思解釋)
- 快人快語(意思解釋)
- 切樹倒根(意思解釋)
- 認賊作父(意思解釋)
- 慮周藻密(意思解釋)
- 半新不舊(意思解釋)
- 華不再揚(意思解釋)
- 哀兵必勝(意思解釋)
※ 歲時伏臘的意思解釋、歲時伏臘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鳴鑼開道 | 鳴鑼:敲鑼。封建時代官吏出行時;前面差役敲鑼;吆喝行人回避。現多比喻為某種事物的產生制造輿論。 |
龍飛鳳舞 | 像龍在飛騰;像鳳在歡舞。原形容山勢蜿蜒曲折;奔放雄偉。舊時迷信;認為是帝王氣象。現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。多指草書。 |
起兵動眾 | 眾:大隊人馬。舊指大規模出兵。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 |
舊地重游 | 重新來到曾經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。 |
意氣風發 | 意氣:意志和氣概;風發:形容俊偉豪邁。形容氣概豪邁;精神振奮。 |
算無遺策 | 算:計劃;遺策:失算。形容策劃精密準確,從來沒有失算。 |
陳言務去 | 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。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。 |
言而無信 | 信:信用。說話不算數;沒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 |
可想而知 | 想:推想。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。 |
經緯天下 | 經,緯:治理。指治理國家。 |
化鴟為鳳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變惡為善。鴟,貓頭鷹,古人以為兇鳥。語本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時考城令河內王渙,政尚嚴猛,聞覽以德化人,署為主簿。謂覽曰:‘主簿聞陳元之過,不罪而化之,得少鷹鹯之志邪?’覽曰:‘以為鷹鹯不若鸞鳳。’” |
酒能亂性 | 喝多酒能夠使人不能自控,就會淫亂。 |
漫不經心 | 漫:隨便;不受約束;經心:在意;留心。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;隨隨便便;不在乎。 |
氣吞牛斗 | 牛:牽牛星。斗:北斗星。牛斗泛指星空。形容氣魄很大。 |
量能授官 | 根據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適當官職。 |
穢德垢行 | 指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。 |
鈿合金釵 | 鈿盒和金釵,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。 |
將伯之呼 | 指求人幫助。 |
黃耳傳書 | 黃耳:犬名;書:書信。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。后比喻傳遞家信。 |
異寶奇珍 | 珍異難得的寶物。 |
比眾不同 | 與大家相比,大不一樣。 |
分門別類 | 門:類;別:區別。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
賢母良妻 | 見“賢妻良母”。 |
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 |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,用恩德來回報恩德。 |
不合時宜 | 時宜:當時的需要或時尚。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。 |
引領翹首 | 引領:伸長脖子;翹首:抬頭。伸長脖子,抬著頭。非常盼望的樣子。 |
離本趣末 | 趣:通“趨”,趨向。丟掉根本,追逐末節 |
落落寡合 | 落落:孤獨的樣子;不合群。寡:少;合:合群。孤孤單單;很難合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