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告投杼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比喻流言數傳能使人信而轉疑。
出處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處費,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參殺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殺人。’織自若。有頃焉,人又曰:‘曾參殺人。’其母尚織自若也。頃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參殺人。’其母懼,投杼逾墻而走。
例子魯迅《書信集·致李康中》:“然而三告投杼,賢母生疑。千夫所指,無疾而死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sān gào tóu zhù
注音ㄙㄢ ㄍㄠˋ ㄊㄡˊ ㄓㄨˋ
感情三告投杼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易放難收(意思解釋)
- 倒栽蔥(意思解釋)
- 奔走相告(意思解釋)
- 說東道西(意思解釋)
- 徑情直遂(意思解釋)
- 新仇舊恨(意思解釋)
- 空穴來風(意思解釋)
- 志在千里(意思解釋)
- 舉賢任能(意思解釋)
- 朝令夕改(意思解釋)
- 溢于言表(意思解釋)
- 前腳后腳(意思解釋)
- 隳肝瀝膽(意思解釋)
- 量能授官(意思解釋)
- 急功近利(意思解釋)
- 生公說法(意思解釋)
- 一鼓作氣(意思解釋)
- 家破人亡(意思解釋)
- 依樣畫葫蘆(意思解釋)
- 迷離惝恍(意思解釋)
- 顯親揚名(意思解釋)
- 一剎那(意思解釋)
- 壯心不已(意思解釋)
- 字斟句酌(意思解釋)
- 可有可無(意思解釋)
- 困獸猶斗(意思解釋)
- 首尾兩端(意思解釋)
- 天下為一(意思解釋)
※ 三告投杼的意思解釋、三告投杼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一絲不茍 | 茍:茍且。絲毫也不馬虎。形容辦事極為認真。 |
死腦瓜骨 | 不開通。 |
首身分離 | 首:頭。頭和身體分開了。指被砍頭。 |
昂首挺胸 | 昂:仰;抬起;挺胸:挺起胸膛。仰著頭;挺起胸膛。形容精神飽滿的樣子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和尚、尼姑。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鬼頭鬼腦 | 形容舉止詭秘;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不治之癥 | 治不好的病、絕癥。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、錯誤。 |
骨肉之親 | 骨肉:骨和肉,比喻至親;親:親愛。比喻父母、兄弟、子女之間相親相愛的關系。 |
鐵樹開花 | 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。鐵樹:也叫蘇錢;常綠喬木;好多年才開一次花。 |
凹凸不平 |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進的地方。 |
勝友如云 | 勝友:良友。許多良友聚集一處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。 |
短壽促命 | 短命早死,要命。 |
千家萬戶 | 眾多人家。 |
熱氣騰騰 | 熱氣:溫度高的氣體;騰騰:氣體不斷上升的樣子。原意為熱氣盛大。比喻情緒高漲;氣氛熱烈。 |
取之不盡 | 拿不盡。形容極其豐富。 |
輕重緩急 | 緩:慢;不急。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。 |
會少離多 | 相會少,別離多。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。 |
臭名昭著 | 名:名聲;昭著:顯著;明顯。壞名聲誰都知道。 |
前仆后繼 | 仆:倒下;繼:跟上。前面的人倒下了;后面的緊跟上去。形容斗爭的英勇壯烈。 |
萬變不離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,其本質或目的不變。 |
半新不舊 | 半:二分之一。指不新不舊。 |
鞭辟入里 | 鞭辟:鞭策,激勵;里:最里層。形容作學問切實。也形容分析透徹,切中要害。 |
冒失鬼 | 言語、舉動魯莽、輕率的人。 |
形形色色 |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;各種各樣的都有。形形:原指生出這種形體;色色:原指生出這種顏色。 |
轉彎磨角 | 見“轉彎抹角”。 |
五花八門 |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。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。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。 |
頭上末下 | 第一次,初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