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虢朝虞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春秋時晉國假道虞國去打虢國,打下虢國之后,在歸途中又把虞國滅了。比喻覆滅變遷的迅速。
出處金 元好問《俳體雪香亭雜詠》:“洛陽城闕變灰煙,暮虢朝虞只眼前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mù guó zhāo yú
注音ㄇㄨˋ ㄍㄨㄛˊ ㄓㄠ ㄩˊ
感情暮虢朝虞是中性詞。
用法聯合式;作定語、賓語;比喻覆滅變遷的迅速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音信杳無(意思解釋)
- 一時一刻(意思解釋)
- 生龍活虎(意思解釋)
- 勞民傷財(意思解釋)
- 揚幡擂鼓(意思解釋)
- 名重一時(意思解釋)
- 壞法亂紀(意思解釋)
- 叫化子(意思解釋)
- 珠宮貝闕(意思解釋)
- 倒懸之危(意思解釋)
- 風俗人情(意思解釋)
- 表里如一(意思解釋)
- 走南闖北(意思解釋)
- 國泰民安(意思解釋)
- 繪聲繪影(意思解釋)
- 千里送鵝毛,禮輕情意重(意思解釋)
- 有血有肉(意思解釋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釋)
- 流里流氣(意思解釋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釋)
- 心上心下(意思解釋)
- 盡誠竭節(意思解釋)
- 背鄉離井(意思解釋)
- 平生莫做虧心事,半夜敲門不吃驚(意思解釋)
- 月兒彎彎照九州,幾家歡樂幾家愁(意思解釋)
- 寥寥無幾(意思解釋)
- 脫口而出(意思解釋)
- 華不再揚(意思解釋)
※ 暮虢朝虞的意思解釋、暮虢朝虞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信口開合 |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。 |
自怨自艾 |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現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 |
簞瓢屢空 | 簞:盛飯竹器;瓢:舀水器。吃的喝的匱乏。形容生活非常貧困。 |
舉重若輕 | 舉起重物就像舉起輕東西那么容易。比喻能輕松地勝任繁重的工作。 |
損人不利己 | 損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。 |
拉大旗作虎皮 |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、蒙騙人。 |
算盡錙銖 | 算:計算;錙銖:舊制1兩=4錙,1兩=24銖,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。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。指苛斂錢財。 |
空口無憑 | 憑:憑證。只是嘴說;沒有憑證。指不足為據。 |
安步當車 | 安:安詳從容;不慌不忙。步:步行;當:代替。不慌不忙地步行;權當是乘車。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。 |
結駟連騎 | 隨從、車馬眾多。形容排場闊綽。 |
酒后茶余 |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。 |
團團轉 | 回環旋轉,形容不知道怎么辦好。 |
風急浪高 | 形容風浪很大。 |
倒裳索領 | 索:搜尋、尋求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。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。語本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錯落有致 | 致:別致;有情趣;錯落:參差交錯;致:情趣。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;但卻極有情趣;使人看了有好感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為舌的銅鈴,即木鐸,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。指宣揚教化的人。 |
不可告人 | 不能告訴別人。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。 |
不在話下 |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;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;轉入別的情節。現多指事物輕微;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;用不著說。 |
今古奇觀 | 奇觀:奇異的景象。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說話、作文章嚴謹慎重。斟酌:考慮;推敲。 |
諸如此類 |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。指與上述同類的。諸:一些;許多;如:像。 |
止戈興仁 | 止:停止。仁:仁政。停止戰爭,施行仁政。 |
腹心相照 | 腹心:內心;照:映照,見。以真心相見。比喻彼此很知心,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。 |
牛星織女 | 即牛郎織女。 |
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。 |
一時無兩 | 無兩:沒有第二個。即沒有可以相比的。 |
連篇累牘 | 連:連接;篇、牘:古代寫字用的竹筒和木板;累:重疊、堆積。指采用過多的篇幅敘述一件事。形容文辭冗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