鄶下無譏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吳公子札來聘……為之歌《陳》,曰‘國無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鄶》以下無譏焉。”杜預注:“《鄶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聞此二國歌,不復譏論之,以其微也。”后以“鄶下無譏”言其微不足道。
出處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吳公子札來聘……為之歌《陳》,曰‘國無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鄶》以下無譏焉。”杜預注:“《鄶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聞此二國歌,不復譏論之,以其微也。”
例子陳大樽《明詩選》于萬歷以下,如湯義仍、曹能始不愧作者,概置之鄶下無譏之列,此則大誤。清·陳田《明詩紀事辛簽·曹學佺》
基礎信息
拼音kuài xià wú jī
注音ㄎㄨㄞˋ ㄒ一ㄚˋ ㄨˊ ㄐ一
繁體鄶下無譏
感情鄶下無譏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、分句;指不值一提。
近義詞自鄶以下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青出于藍(意思解釋)
- 杯蛇幻影(意思解釋)
- 驕生慣養(意思解釋)
- 望塵莫及(意思解釋)
- 長夜之飲(意思解釋)
- 防患于未然(意思解釋)
- 孜孜以求(意思解釋)
- 壞法亂紀(意思解釋)
- 兵荒馬亂(意思解釋)
- 暴取豪奪(意思解釋)
- 反面無情(意思解釋)
- 揚威耀武(意思解釋)
- 離弦走板(意思解釋)
- 倦鳥知還(意思解釋)
- 正人君子(意思解釋)
- 進銳退速(意思解釋)
- 粗制濫造(意思解釋)
- 拔苗助長(意思解釋)
- 拔茅連茹(意思解釋)
- 欺善怕惡(意思解釋)
- 共商國是(意思解釋)
- 珍樓寶屋(意思解釋)
- 牛刀小試(意思解釋)
- 舞刀躍馬(意思解釋)
- 粉墨登場(意思解釋)
- 材雄德茂(意思解釋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釋)
-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(意思解釋)
※ 鄶下無譏的意思解釋、鄶下無譏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成語接龍(順接)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死灰復燃 | 熄滅的火灰又燃燒起來。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東西又重新活動起來。復:又。 |
水至清則無魚 | 水太清,魚就存不住身,對人要求太苛刻,就沒有人能當他的伙伴。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,就不能團結人。 |
一軌同風 | 車軌相同,風俗一致。比喻國家統一。 |
暈頭轉向 | 暈:頭腦發昏;轉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。 |
當機立斷 | 面臨緊急關頭;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。當:面臨;斷:決斷。 |
萬無一失 |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。萬:形容很多;失:差錯。 |
萬馬奔騰 | 像無數匹馬奔跑跳躍。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。奔騰:跳躍著奔跑。 |
安步當車 | 安:安詳從容;不慌不忙。步:步行;當:代替。不慌不忙地步行;權當是乘車。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。 |
困而不學 |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。 |
讜言直聲 | 讜言:公正的言論;直:正直的。公正的、正直的、理直氣壯的言論。 |
光前啟后 | 猶“光前裕后”。 |
款學寡聞 | 形容學問淺、見識少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。語本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家無儋石 | 十斗為一石,兩石為一儋。形容家里沒有存糧。比喻家境困難。 |
湖光山色 | 湖水風光;山巒秀色。形容山水景色之美。 |
白草黃云 |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。 |
笑貌聲音 | 笑貌:表情;聲音:談吐。指人的言談、態度等。 |
顯親揚名 | 顯:使顯赫;揚:傳揚。使父母宗族顯耀;張揚自己的聲譽。指中舉、立功、做官的榮耀。 |
脫口而出 | 指話語未經思索;隨口而言。脫口:不加思索地開口說。 |
繁榮富強 | 繁榮:(經濟或事業)蓬勃發展;興盛;富強:(國家)生產豐富;力量強大。形容國家興旺發達;富足強大。 |
東道主 |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 |
群山四應 | 應:應和。四面群山紛紛響應。比喻一聲號召,人們群起響應。 |
張徨失措 | 見“張皇失措”。 |
橫拖倒扯 | 猶橫拖倒拽。 |
躍躍欲試 | 躍躍:急于要動的樣子。心情急切地想試一試。形容對某事情非常有興致;急切想試試。 |
小巫見大巫 | 巫:舊時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的人。原意是小巫見到大巫,法術無可施展。后比喻相形之下,一個遠遠比不上另一個。 |
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實際,敷衍塞責的做法。 |
變態百出 | 形容事物形態變化之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