硁硁之見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硁硁:淺陋而又固執的樣子。堅持自己看法的謙詞。
出處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擊磬于衛,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,曰:‘有心哉,擊磬乎!’既而曰:‘鄙哉!硁硁乎!莫己知也,斯已而已矣。’”
例子清·袁枚《小倉山房尺牘》第21首:“此仆平日硁硁之見,如董生來,即以此言告之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kēng kēng zhī jiàn
注音ㄎㄥ ㄎㄥ ㄓ ㄐ一ㄢˋ
繁體硁硁之見
感情硁硁之見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主語、賓語;用于自謙。
近義詞硁硁之愚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奔走相告(意思解釋)
- 有兩下子(意思解釋)
- 懸而未決(意思解釋)
- 痛定思痛(意思解釋)
- 干干脆脆(意思解釋)
- 一時一刻(意思解釋)
- 殺手锏(意思解釋)
- 掃地出門(意思解釋)
- 窮途潦倒(意思解釋)
- 尾生之信(意思解釋)
- 謙受益,滿招損(意思解釋)
- 舉賢任能(意思解釋)
- 愛才如渴(意思解釋)
- 歸十歸一(意思解釋)
- 識字知書(意思解釋)
- 讜言直聲(意思解釋)
- 妻兒老小(意思解釋)
- 形影相吊(意思解釋)
- 不能自拔(意思解釋)
- 指手劃腳(意思解釋)
- 雷霆萬鈞(意思解釋)
- 勝友如云(意思解釋)
- 風聲鶴唳(意思解釋)
- 亡命之徒(意思解釋)
- 立竿見影(意思解釋)
- 平地一聲雷(意思解釋)
- 知往鑒今(意思解釋)
- 春寒料峭(意思解釋)
※ 硁硁之見的意思解釋、硁硁之見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沒顛沒倒 | 指沒分曉或紛亂的樣子。 |
體恤入微 | 同“體貼入微”。 |
齊頭并進 | 幾支隊伍并行前進。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。 |
鍥而不舍 | 鍥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。 |
零光片羽 | 比喻珍貴事物的一小部分。 |
起兵動眾 | 眾:大隊人馬。舊指大規模出兵。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 |
大包大攬 | 把事情、任務等盡量兜攬過來。 |
明爭暗斗 |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;形容內部鉤心斗爭;互相爭斗的情況。 |
驚鴻艷影 | 驚鴻:輕捷飛起的鴻雁。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。多就遠望而言。 |
公才公望 | 才:才識;望:名望。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。 |
氣吞牛斗 | 牛:牽牛星。斗:北斗星。牛斗泛指星空。形容氣魄很大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樣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內空虛而言。現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。 |
不可磨滅 | 磨滅:指痕跡、印象、功績、事實、道理等;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。形容永遠不會消失。 |
珠還合浦 | 合浦:漢代郡名,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。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。 |
綿里藏針 | 綿絮里邊藏著針。比喻外表溫柔;內心尖刻厲害;也比喻柔中有剛。 |
超然絕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謂遠過于尋常之輩。漢·班固《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賢,實有倫序,采之于今,超然絕俗,誠社稷之蓍龜,大漢之棟甍。”宋·陸游《與姜特立書》:“《繭庵記》及《初營》、《落成》二詩,大老手筆,超然絕俗。” |
愛毛反裘 | 古時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視根本,輕重倒置。 |
偶語棄市 | 偶語:相對私語;棄市:在鬧市執行死刑。指在暴政下,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。 |
足不出門 | 同“足不出戶”。 |
在此存照 | 照:查考,察看。寫下字據保存進來,以作憑證 |
大勢所趨 | 大勢:總體局勢;趨:向、往。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。 |
妨功害能 | 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。 |
除惡務本 | 鏟除惡勢力,必須杜絕根本。 |
一目十行 |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。形容看書非常快。 |
奇技淫巧 | 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。 |
花天酒地 | 花:比喻美女;舊指娼妓或娼館。指整天挾妓飲酒。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賭的荒淫腐化生活。 |
音容如在 | 聲音和容貌仿佛還在。形容對死者的想念。同“音容宛在”。 |
盤根錯節 | 盤:彎曲;錯:交錯;節:枝節。樹根彎曲;枝節交錯。形容縱橫交錯;密密麻麻。也比喻事物關系錯綜繁雜;難以處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