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唇弄舌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鼓:撥動,振動。振動嘴唇,撥弄舌頭。形容憑口舌挑撥、煽動或進行游說。
出處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94回:“今已陷之于喪亡,尚不自恥,猶敢鼓唇弄舌于眾諸侯之前耶?”
例子蔡東藩《慈禧太后演義》第31回:“京內外一班官吏,又復鼓唇弄舌,搖筆成文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gǔ chún nòng shé
注音ㄍㄨˇ ㄔㄨㄣˊ ㄋㄨㄥˋ ㄕㄜˊ
繁體皷脣弄舌
感情鼓唇弄舌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;指挑撥是非。
近義詞鼓唇搖舌
英語wag one's tongue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窮年累世(意思解釋)
- 夢幻泡影(意思解釋)
- 枝對葉比(意思解釋)
- 筋疲力竭(意思解釋)
- 勢力之交(意思解釋)
- 處之泰然(意思解釋)
- 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(意思解釋)
- 志滿意得(意思解釋)
- 先聲奪人(意思解釋)
- 十全大補(意思解釋)
- 促膝談心(意思解釋)
- 通都大邑(意思解釋)
- 火燭銀花(意思解釋)
- 酒后茶余(意思解釋)
- 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(意思解釋)
- 三個臭皮匠,合成一個諸葛亮(意思解釋)
- 不可磨滅(意思解釋)
- 龍馭上賓(意思解釋)
- 信口開河(意思解釋)
- 胡支扯葉(意思解釋)
- 樂以忘憂(意思解釋)
- 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(意思解釋)
- 偶語棄市(意思解釋)
- 麻木不仁(意思解釋)
- 暴露無遺(意思解釋)
- 繁榮富強(意思解釋)
- 主人翁(意思解釋)
- 東道主(意思解釋)
※ 鼓唇弄舌的意思解釋、鼓唇弄舌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一絲不茍 | 茍:茍且。絲毫也不馬虎。形容辦事極為認真。 |
風流人物 | 風流:指英俊的;杰出的。通常指對一個時代有貢獻、有影響的人物。舊指好色或輕浮放蕩的人。 |
奉命惟謹 | 形容嚴格遵照命令行事,不敢稍有違背。 |
著手回春 | 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。也比喻醫術高明。 |
損人不利己 | 損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。 |
喟然長嘆 | 喟然:嘆氣的樣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。 |
有去無回 | 只有出去的,沒有回來的。 |
名重一時 |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,受到廣泛重視。亦作“名震一時”、“名得當時”、“名噪一時”、“名傾一時”。 |
敗俗傷風 |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。 |
異寶奇珍 | 珍異難得的寶物。 |
家無儋石 | 十斗為一石,兩石為一儋。形容家里沒有存糧。比喻家境困難。 |
風虎云龍 | 虎嘯生風,龍起生云。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。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,賢臣遇明君。 |
春去冬來 | 春天過去,冬天到來。形容時光流逝 |
東施效顰 | 美女西施因病皺眉;顯得更美。鄰里丑女(后稱東施);機械地模仿;也皺起眉頭;結果這副苦相使她顯得更丑(效:模仿;顰:皺眉頭)。比喻不顧具體條件;不加分析地胡亂摹仿別人;結果適得其反;顯得可笑。 |
一竅不通 | 竅:洞;這里指心竅。一竅都不是貫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閉塞、愚鈍。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騙。欺騙自己,也欺騙別人。 |
切樹倒根 | 比喻徹底。 |
迫不得已 | 迫:逼迫;已:停止;結束。逼得毫無辦法;不得不如此。 |
超然絕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謂遠過于尋常之輩。漢·班固《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賢,實有倫序,采之于今,超然絕俗,誠社稷之蓍龜,大漢之棟甍。”宋·陸游《與姜特立書》:“《繭庵記》及《初營》、《落成》二詩,大老手筆,超然絕俗。” |
雅俗共賞 |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“雅人”;把沒文化的人稱“俗人”;賞:欣賞。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。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為各種人所接受。 |
淺見薄識 | 淺見:膚淺的見解。形容見聞不廣,知識貧乏。 |
光怪陸離 | 光怪:奇異的光彩;陸離:色彩繁雜。形容奇形怪狀;五顏六色。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。 |
縱橫四海 | 縱橫:奔馳無阻。在天下任意往來,沒有阻擋。比喻無敵于世。 |
轟轟烈烈 | 轟轟:像聲詞;形容巨大聲響;烈烈:火焰盛燃的樣子。形容聲勢浩大;氣勢雄偉。 |
聰明伶俐 | 伶俐:靈活。形容小孩子頭腦靈活;記憶力和理解力強。 |
無微不至 | 微:細微;至:到。形容關懷、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。 |
金蟬脫殼 | 金蟬:金黃色的知了;殼:堅硬的外皮。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。比喻用計脫身;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。 |
過五關斬六將 |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。這是《三國演義》中描寫關羽的故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