綸巾羽扇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頭戴綸巾,手持羽扇。形容飄逸瀟灑或儒雅風流的風度。
出處唐 呂巖《雨中花》詞:“岳陽樓上,綸巾羽扇,誰識天人。”
例子曾樸《孽海花》第32回:“想不到綸巾羽扇的風流,脫不了棄甲曳兵的故事,狂奔了一夜,敗退石家站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guān jīn yǔ shàn
注音ㄍㄨㄢ ㄐ一ㄣ ㄩˇ ㄕㄢˋ
繁體綸巾羽搧
感情綸巾羽扇是中性詞。
用法聯合式;作賓語、狀語;形容飄逸瀟灑或儒雅風流的風度。
近義詞羽扇綸巾
英語with black silk ribbon scarf and feather fan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因材施教(意思解釋)
- 訓練有素(意思解釋)
- 德重恩弘(意思解釋)
- 反哺之私(意思解釋)
- 令人神往(意思解釋)
- 零光片羽(意思解釋)
- 匡亂反正(意思解釋)
- 以權謀私(意思解釋)
- 結黨營私(意思解釋)
- 曉以大義(意思解釋)
- 同室操戈(意思解釋)
- 喜新厭舊(意思解釋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釋)
- 陽春白雪(意思解釋)
- 各盡所能,按勞分配(意思解釋)
- 平心而論(意思解釋)
- 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(意思解釋)
- 迷離惝恍(意思解釋)
- 呼風喚雨(意思解釋)
- 別有用心(意思解釋)
- 歐風美雨(意思解釋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釋)
- 餓殍滿道(意思解釋)
- 橫拖倒扯(意思解釋)
- 倒載干戈(意思解釋)
- 比翼鳥(意思解釋)
- 經緯萬端(意思解釋)
- 記憶猶新(意思解釋)
※ 綸巾羽扇的意思解釋、綸巾羽扇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博學多聞 | 博學:廣博。學識廣博,見聞豐富。 |
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 | 價值千金的皮衣,決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。比喻積小才能成大,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。 |
風馳電掣 | 弛:快跑;掣:閃過。像風奔馳;像電閃過。形容非常迅速;急閃而過。也作“風馳電赴”。 |
舉世混濁 | 舉:全。混濁:不清明。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。比喻世道昏暗。 |
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 | 鬩:爭吵;墻:門屏。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。 |
阿世取容 | 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別人的歡心。迎合世俗,取悅于人。 |
丑聲遠播 | 壞名聲傳播得很遠。 |
不僧不俗 | 僧:指和尚。指不三不四,不倫不類。 |
銷聲匿跡 | 不出聲;不露面。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。銷:消失。 |
來蹤去跡 | 蹤、跡:腳印。來去的蹤跡;指人、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。 |
貧賤不能移 | 不會因生活貧困,地位卑微而改變自己的志向。 |
取而代之 | 奪取別人的地位、權利而代替他。 |
半吊子 | 膚淺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說話隨便,舉止不沉穩的人。 |
庖丁解牛 | 庖丁:廚師。廚師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;技術純熟神妙;做事得心應手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見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。形容極其明顯。 |
吳下阿蒙 | 吳下:現江蘇長江以南;阿蒙:指呂蒙。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。比喻人學識尚淺。 |
刀耕火種 |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作肥料;就地挖坑播下種子。指原始的農業耕作技術。也作“火耨刀耕”。 |
摧身碎首 | 即粉身碎骨。 |
目無全牛 |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。 |
珠還合浦 | 合浦:漢代郡名,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。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。 |
手不釋書 | 猶手不釋卷。 |
知往鑒今 | 鑒:借鑒。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。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;向后退縮。 |
不在話下 |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;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;轉入別的情節。現多指事物輕微;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;用不著說。 |
歲寒三友 | 松、竹經冬不凋,梅花耐寒開放,因此有“歲寒三友”之稱。 |
困獸猶斗 | 困獸:被圍困的野獸;猶:還、仍;斗:搏斗。被圍困的野獸還要搏斗。比喻陷于絕境的失敗者還要頑抗。 |
單刀直入 | 單刀:短柄長刀;直:徑直;入:刺入。用短柄長刀直接刺入。原意是認準目標;勇猛向前。后比喻說話、辦事直截了當;不繞彎子。 |
群山四應 | 應:應和。四面群山紛紛響應。比喻一聲號召,人們群起響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