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師益友的成語故事

拼音liáng shī yì yǒu
基本解釋良:好;益:有益;有幫助。能給人教益的好老師和好朋友。
出處清 彭養鷗《黑籍冤魂》第20回:“雖然有那良師益友,苦口婆心的規勸,卻總是耳邊風,縱有時聽得入耳,自己要想發憤為雄,都是一般虎頭蛇尾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良師益友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良師益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上天無路,入地無門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》:“進前即觸途成滯,退后即噎氣填胸,直得上天無路,入地無門。” |
老馬識途 |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說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返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‘老馬之智可用也。’乃放老馬而隨之。遂得道。” |
用智鋪謀 | 明·無名氏《暗度陳倉》第二折:“韓元帥率領軍卒,驅將校用智鋪謀。” |
顛沛流離 | 宋 張世南《游宦紀聞》第九卷:“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,保有之難也,而共振顯之。” |
筋疲力竭 | 唐 元稹《有酒》詩:“精衛銜蘆塞海溢,枯魚噴沫救池燔。筋疲力竭波更大,鰭焦甲裂身已干。” |
疑鄰盜斧 | 戰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說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鄰之子。視其行步,竊斧也;顏色,竊斧也;言語,竊斧也;動作態度,無為而不竊斧也。”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 | 《樂府詩集·長歌行》:“百川東到海,何時復西歸。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” |
遺形藏志 | 漢·嚴遵《道德指歸論·上德不德》:“遺形藏志,與道相得。” |
無時無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,無時無刻不在心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