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貽伊咎的成語故事

拼音zì yí yī jiù
基本解釋指自己招來過錯。
出處唐 劉知幾《史通 疑古》:“欲因循故事,坐膺天祿,其事不成,自貽伊咎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自貽伊咎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自貽伊咎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重整旗鼓 | 宋 克勤《圓悟佛果禪師語錄》第17卷:“法燈重整槍旗,再裝甲胄。” |
落落大方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69回:“杜雍卻不推辭,將通身換了,更覺落落大方。” |
物阜民安 | 《后漢書·劉陶傳》:“夫欲民殷財阜,要在止役禁奪。” |
苦盡甘來 | 元 關漢卿《蝴蝶夢》第四折:“受徹了牢獄災,今日個苦盡甘來。” |
余波未平 | |
逢人只說三分話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語云,逢人只說三分話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 |
處實效功 | |
寧為雞口,毋為牛后 | 章炳麟《社會通詮商兌》:“寧為雞口,毋為牛后,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,寧自啖而不足。” |
陳言務去 | 唐 韓愈《答李翊書》:“惟陳言之務去,戛戛乎其難哉!” |
肝膽欲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