佶屈聱口的成語故事

拼音jí qū áo kǒu
基本解釋佶屈:曲折、不通順;聱口:不順口。形容文句艱澀,不通順暢達。
出處郭沫若《王陽明禮贊》:“佶屈聱口的古書在青年實在不易理解,只徒糜費時日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佶屈聱口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佶屈聱口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皆大歡喜 | 《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》:“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” |
含辛茹苦 | 宋 蘇軾《中和勝相院記》:“無所不至,茹苦含辛,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。” |
信及豚魚 |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魚吉。信及豚魚也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序:“覺世間變幻之態,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……嘗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處說起。” |
拭目以待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:“朝廷舊臣,山林隱士,無不拭目以待。” |
珠宮貝闕 | 戰國楚·屈原《九歌·河伯》:“魚鱗屋兮龍堂,紫貝闕兮朱宮。” |
源源不斷 | 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見之,故源源而來。” |
苦口之藥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孫奮傳》:“夫良藥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達者能受之。” |
大失所望 | 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記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
自食其果 | 茅盾《〈呼蘭河傳〉序》:“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