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勝桮杓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ù shèng qí sháo
基本解釋桮杓:桮,古同“杯”,酒具,借指飲酒。謂酒量有限,不能再飲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張良入謝曰:‘沛公不勝桮杓,不能辭。’”
出處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張良入謝曰:‘沛公不勝桮杓,不能辭。’”
暫未找到成語不勝桮杓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勝桮杓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敬業樂群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學記》:“一年視離經辨志,三年視敬業樂群。” |
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 | 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。” |
形神不全 |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齊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選則祿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。” |
暮史朝經 | 元·無名氏《劉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螢窗雪案,暮史朝經。” |
安安靜靜 | 清 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45回:“只見匡胤睡在床上,安安靜靜,那頂門內透出一條赤色真龍。” |
辭簡意足 | 元·白珽《湛園靜語·葉水心》:“如此數卷,辭簡意足,一坐駭然。” |
故步不離 | 清·張履祥《與陳乾初書》:“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無所進步,是以故步不離耳。” |
作亂犯上 | 清·黃世仲《洪秀全演義》第21回:“智者稱為伐罪吊民,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。” |
不置可否 |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無所可否。” |
之子于歸 | 《詩經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