儗非其倫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ì fēi qí lún
基本解釋謂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來比方。語本《禮記 曲禮下》:“擬人必于其倫。”
出處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儗人必于其倫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儗非其倫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儗非其倫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樂道安命 | 南朝·宋·鮑照《園葵賦》:“蕩然任心,樂道安命。” |
老實巴交 | 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一個一個心慈面善,全是老實巴交的。”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打腫臉充胖子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第十章:“打腫臉充胖子,你還知道羞恥不?” |
來蹤去跡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,今番殺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問他,卻也懷著鬼胎。” |
言而無信 |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懸崖勒馬 | 元 鄭德輝《智勇定齊》:“呀,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,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。” |
鴻儒碩學 | 《晉書·儒林傳序》:“鴻儒碩學,無乏于時。” |
光前裕后 | 明 李贄《答耿司寇書》:“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,無時刻而不系念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