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法于上,僅得乎中的成語故事

拼音qǔ fǎ yú shàng,jìn dé hū zhōng
基本解釋法:標準,規范。取上等的為標準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
出處唐·唐太宗《帝范》第四卷:“取法于上,僅得乎中,取法于中,故為其下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取法于上,僅得乎中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取法于上,僅得乎中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引鬼上門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二:“吾本等好意,卻叫得‘引鬼上門’,我而今不便追究,只不理他罷了。” |
僧多粥少 |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國家有困難,僧多粥少,為國分憂嘛。” |
以小見大 | 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,可是以小見大,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。” |
形神不全 |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齊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選則祿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。” |
刑期無刑 | 語出《書 大禹謨》:“刑期于無刑。” |
戶限為穿 | 唐 李綽《尚書故實》:“(智永禪師)積年學書,禿筆頭十甕,每甕皆數石。人來覓書,并請題頭者如市,所居戶限為之穿穴。” |
炙手可熱 | 唐 杜甫《麗人行》:“炙手可熱勢絕倫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 |
繩鋸木斷 |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錢,千日一千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” |
行不顧言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言不顧行,行不顧言,則曰: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 |
永垂不朽 | 《魏書 高祖紀下》:“雖不足綱范萬度,永垂不朽,且可釋滯目前,厘整時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