邯鄲匍匐的成語故事

拼音hán dān pú fú
基本解釋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于邯鄲與?未得國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歸耳。今子不去,將忘子之故,失子之業。”后因以“邯鄲匍匐”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來的長處。
出處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於邯鄲與?未得國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歸耳。今子不去,將忘子之故,失子之業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邯鄲匍匐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邯鄲匍匐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可勝舉 | 明 方孝孺《答俞景文》:“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。” |
蠢蠢欲動 | 南朝 宋 劉敬叔《異苑 句容水脈》:“掘得一黑物,無有首尾,形如數百斛舡,長數十丈,蠢蠢而動。” |
臭名遠揚 | 《宋書 劉義真傳》:“案車騎將軍義真,兇惡之性,爰自稚弱,咸陽之酷,臭聲遠播。” |
河魚腹疾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魚腹疾,奈何?” |
安于現狀 | 王朝聞《論鳳姐》第11章:“這樣的夢境,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。” |
臨危受命 | 三國 蜀 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受任于敗軍之際,奉命于危難之間。” |
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聽罷,扯定兩個公人說道:“卻是苦也!正是‘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。’” |
神出鬼入 | 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善者之動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 |
兢兢戰戰 | 元 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四折:“小儲君倒也安安穩穩守著妝盒做護身符,則是我陳琳兢兢戰戰抱著個天大悶葫蘆”。 |
廢書而嘆 | 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:“太史公曰:余讀《孟子》書,至梁惠王問‘何以利吾國’,未嘗不廢書而嘆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