剔透玲瓏的成語故事

拼音tī tòu líng lóng
基本解釋①形容靈巧可愛。②比喻人的聰明伶俐。
出處元·張養(yǎng)浩《最高歌兼喜春來·詠玉簪》曲:“詩磨的剔透玲瓏,酒灌得癡呆懵懂。”元·喬吉《斗鵪鶉·歌姬》曲:“且是娘剔透玲瓏不放閑,不枉了喚聲妝旦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剔透玲瓏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剔透玲瓏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急中生智 | 唐 白居易《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》:“今足下果用所長,過蒙見君,然敵則氣生,急則智生。” |
亦復如是 |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尤悔》:“劉琨善能招延,而拙于撫御,一日雖有數(shù)千人歸投,其逃散而去,亦復如此。所以卒無所建。” |
顛沛流離 | 宋 張世南《游宦紀聞》第九卷:“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,保有之難也,而共振顯之。” |
眾喣山動 | 明 李東陽《余肅敏公傳》:“役未及興,而眾喣山動。” |
當仁不讓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衛(wèi)靈公》:“當仁不讓于師。”朱熹集注:“當仁,以仁為己任也。” |
舉重若輕 | 清 趙翼《甌北詩話》:“坡詩不尚雄杰一派,其絕人處,在乎議論英爽,筆鋒精銳,舉重若輕,讀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 |
夜深人靜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靜,為何叩門?” |
明爭暗斗 | 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兩方明爭暗斗,各不相讓,一天利害一天,鬧成所謂‘府院之爭’。” |
萬無一失 | 漢 枚乘《七發(fā)》:“孔老覽觀,孟子持籌而算之,萬不失一。” |
惹事生非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》:“如今再說一個富家,安分守己,并不惹事生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