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燭其奸的成語故事

拼音dòng zhú qí jiān
基本解釋洞燭:洞察;洞悉。看透對方的陰謀詭計。形容觀察力強;看問題敏銳。
出處《明史 董傳策傳》:“(嚴)嵩稔惡誤國,陛下豈不洞燭其奸!”
暫未找到成語洞燭其奸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洞燭其奸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書通二酉 | 語出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九引南朝·宋·盛弘之《荊州記》:“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,相傳秦人于此而學,因留之。” |
不辱使命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壽昌大笑起來,掉頭對著立群說:‘不辱使命!’” |
河魚腹疾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魚腹疾,奈何?” |
暮史朝經 | 元·無名氏《劉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螢窗雪案,暮史朝經。” |
連編累牘 |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雖終日兀坐車中,不發一語,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。” |
肝膽過人 | |
學而不厭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默而識之,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 |
詐奸不及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“正在五岳樓下來,撞見個奸詐不及的,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。”又第五十二回:“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,逕入家里,來宅子后看了,便要發遣我們出去,他要來住。” |
鴻儒碩學 | 《晉書·儒林傳序》:“鴻儒碩學,無乏于時。” |
黑不溜秋 | 梁實秋《喝茶》:“普洱茶,漆黑一團,據說也有綠色者,泡烹出來黑不溜秋,粵人喜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