誅心之論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ū xīn zhī lùn
基本解釋誅:懲罰。指不問罪行,只根據(jù)其用心以認定罪狀。也指揭穿動機的評論。
出處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90回:“那時他雖滿嘴只說未將剪子帶來,其實只想以手代剪。這個‘撕’字乃誅心之論,如何不切!”
暫未找到成語誅心之論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誅心之論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勢不可當(dāng) | 《晉書 郗鑒傳》:“群逆縱逸,其勢不可當(dāng),可以算屈,難以力競。” |
阿諛奉承 | 明 東魯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“他卻小器易盈,況且是個小人,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。” |
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臣既已受命為將,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 |
不正之風(fēng) | 晉 葛洪《抱樸子 辯問》:“移不正之風(fēng),易流遁之俗。” |
轍鮒之急 | 戰(zhàn)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外物篇》:“車轍中有鮒魚焉,曰‘我東海之波臣也,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!’” |
裾馬襟牛 | 唐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。” |
空穴來風(fēng) |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《風(fēng)賦》:“臣聞于師:‘枳句來巢,空穴來風(fēng)。’” |
起兵動眾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華敷傳》:“不可以興土功,不可以會諸侯,不可以起兵動眾,舉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 |
篤近舉遠 | 唐·韓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視而同仁,篤近而舉遠。” |
拂袖而去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12卷:“師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