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足而立的成語故事

拼音cè zú ér lì
基本解釋形容有所畏懼,不敢正立。
出處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吳漢傳》:“漢性強力,每從征伐,帝未安,恒側足而立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側足而立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側足而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節用裕民 | 荀況《荀子 富國》:“足國之道,節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 |
多多益善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’” |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度恕者,度之于己也。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。”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勞民傷財 | 《元史 李元禮傳》:“而又勞民傷財,以奉土木。” |
拭目以待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:“朝廷舊臣,山林隱士,無不拭目以待。” |
謙受益,滿招損 |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延訪》:“謙受益,滿招損。” |
大樹將軍 | 《后漢書·馮異傳》:“諸將軍并坐論功,異常獨屏樹下,軍中號曰‘大樹將軍’。” |
一文不名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佞幸列傳》:“竟不得名一錢,寄死人家。” |
倒冠落佩 | 唐·杜牧《晚晴賦》:“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