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容應對的成語故事

拼音cóng róng yìng duì
基本解釋從容:舒緩,悠然。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。
出處明·李贄《焚書·雜述·豫約》:“有問乃答,不問即默,安閑自在,從容應答,不敢慢之,不可敬之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從容應對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從容應對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寸進尺退 | 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“不敢進寸而退尺。” 唐·韓愈《上兵部李侍郎書》:“寸進尺退,卒無所成。” |
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 |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于牛后?”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以權謀私 | 鄧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》:“有的黨政機關設了許多公司,把國家撥的經費拿去做生意,以權謀私,化公為私。” |
自強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” |
昂首挺胸 | 《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》:“個個視死如歸,堅貞不屈,昂首挺胸站在那里。” |
牛口之下 | 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夫五羖大夫,荊之鄙人也。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,行而無資,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期年,繆公知之,舉之牛口之下,而加之百姓之上,秦國莫敢望焉。”《呂氏春秋·舉難》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。 |
志在千里 | 三國魏·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神龜雖壽》: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 |
神出鬼入 | 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善者之動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 |
下臨無地 | 唐·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飛閣流丹,下臨無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