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揖不拜的成語故事

拼音cháng yī bù bài
基本解釋揖、拜:舊時的拱手、磕頭禮。對長者或尊者只彎腰行拱手禮,不跪拜磕頭。舊時指相見時態(tài)度不恭,為人高傲。
出處《漢書·高帝記》:“……沛公方踞床,使二女子洗足,生長揖不拜曰:‘足下必欲誅無道秦,不宜倔于長者。’沛公輟足揮洗,起謝之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長揖不拜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長揖不拜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稀里嘩啦 |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13回:“三更時候,又趕上大風大雨,只聽得稀里嘩啦,那黃河水就像山一樣的倒下去了。” |
撥云見日 |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:“我投至的見了爺爺,就是撥云見日,昏鏡重磨。” |
翹尾巴 | 毛澤東《關(guān)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》:“一萬年也不要驕傲,永遠不要翹尾巴。” |
名山大川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” |
筋疲力竭 | 唐 元稹《有酒》詩:“精衛(wèi)銜蘆塞海溢,枯魚噴沫救池燔。筋疲力竭波更大,鰭焦甲裂身已干。” |
算無遺策 | 《晉書 桓玄傳》:“自謂經(jīng)略指授,算無遺策。” |
玩世不恭 | 明 李開先《雪蓑道人傳》:“醉后高歌起舞,更有風韻,只是玩世不恭,人難親近耳。” |
來蹤去跡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,今番殺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問他,卻也懷著鬼胎。” |
土木形骸 | 《晉書 嵇康傳》:“身長七尺八寸,美詞氣,有風儀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飾。” |
庖丁解牛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養(yǎng)生主》:“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……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