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時制宜的成語故事

拼音yīn shí zhì yí
基本解釋因:根據;制:制定;宜:適當。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,采取適當的措施。
出處《晉書 劉頌傳》:“所遇不同,故當因時制宜,以盡事適今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因時制宜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因時制宜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疚心疾首 | 唐 崔鍔《內寺伯朱夫人趙氏合袝志》:“以嗣子奉命雞林,三歲然復,疚心疾首,亦時禮念,冥期佑助。” |
長命富貴 | 《舊唐書 姚崇傳》:“經云:‘求長命得長命,求富貴得富貴。’” |
有約在先 | 元·無名氏《舉案齊眉》第一折:“老夫人,這事本已有約在先,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,也是他的緣分了。” |
逢人只說三分話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語云,逢人只說三分話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 |
德容言功 | 語出《禮記·昏義》。見“德言容功”。 |
明知故問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:“見他這番光景,明知故問道:‘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?” |
夜深人靜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靜,為何叩門?” |
饑腸轆轆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西湖主》:“而枵腸轆轆,饑不可堪。” |
謙受益,滿招損 |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延訪》:“謙受益,滿招損。” |
群龍無首 |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見群龍,無首,吉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