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愕失色的成語故事

拼音jīng è shī sè
基本解釋失色:由于受驚或害怕而面色蒼白。驚恐得改變了神色。形容十分吃驚。
出處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唐史·上卷》:“契丹以馬軍萬人拒之于前,將士皆驚愕失色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驚愕失色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驚愕失色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可多得 | 東漢 孔融《薦禰衡表》:“若衡等輩,不可多得。” |
亭亭玉立 | 《北齊書 徐之才傳》:“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變成一美婦人,去地數丈,亭亭而立。” |
大惑不解 |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終身不解;大愚者,終身不靈。” |
同室操戈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鄭玄傳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 |
肝膽過人 | |
餓虎吞羊 | 《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》:“一個初侵女色,由如餓虎吞羊。” |
沒里沒外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6回:“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,不與大人爭光,憑他生的怎樣,也是該打死的。” |
空口無憑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7回:“空口無憑的話,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。” |
溢于言表 |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 |
自食其果 | 茅盾《〈呼蘭河傳〉序》:“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