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愧不如的成語故事

拼音zì kuì bù rú
基本解釋自己慚愧;比不上別人。形容因自覺不如別人或有缺點而感到慚愧。
出處唐 元結《七不如篇序》:“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自愧不如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自愧不如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引鬼上門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二:“吾本等好意,卻叫得‘引鬼上門’,我而今不便追究,只不理他罷了。” |
刑期無刑 | 語出《書 大禹謨》:“刑期于無刑。” |
不僧不俗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時沒眼色,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,豈不誤了終身?” |
饑腸轆轆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西湖主》:“而枵腸轆轆,饑不可堪。” |
愛才如渴 | 清·葉燮《原詩·外篇上》:“嫉惡甚嚴,愛才若渴,此韓愈之面目也。” |
目不忍見 | 《廣東軍務記》:“真為目不忍見。” |
東扶西倒 | 宋 楊萬里《過南蕩》詩:“笑殺槿籬能耐事,東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
揚威耀武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三十五回:“揚威耀武顯神通,走石飛沙弄本事。” |
巧上加巧 | |
時至運來 | 南朝 宋 顏延之《大筮箴》:“時至運來,當在三五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