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當不正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ù dāng bù zhèng
基本解釋不:語助詞,沒有實際意思。表示端端正正。
出處元 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三折:“老漢也分開人叢,不當不正,站在那相公馬前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不當不正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當不正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上氣不接下氣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七回:“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,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。” |
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 | 呂振羽《簡明中國通史》第九章:“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,品質卻是最惡劣的。” |
超俗絕世 | 漢·趙壹《非草書》:“夫杜崔張之,皆有超俗絕世之才,博學余暇游手于斯。” |
自怨自艾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于桐處仁遷義。” |
舉世混濁 | 戰國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世混濁而不分兮。” |
男女授受不親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親,禮也。” |
杜絕言路 | 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:“操欲迷奪時明,杜絕言路。” |
今來古往 | 唐·崔玨《道林寺》詩:“今來古往人滿地,勞生未了歸丘墟。” |
藏形匿影 | 《鄧析子 無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無私。” |
百無一是 | 宋·袁采《袁氏世范》:“至于百無一是,且朝夕以此相臨,極為難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