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篋探囊的成語故事

拼音jiē qiè tàn náng
基本解釋盜竊箱籠等財物。同“揭篋擔囊”。
出處《舊唐書·酷吏傳序》:“雖云固矣,而猶逾坦掘冢,揭篋探囊,死者于前,盜者于后,何者?”
暫未找到成語揭篋探囊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揭篋探囊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歸心如箭 | 清 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12回:“ 承長兄厚愛,本當領教,只是歸心似箭,今日立刻就要行了。” |
上氣不接下氣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七回:“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,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?!?/td> |
窮年累世 | 《荀子 榮辱》:“然而窮年累世,不知不足,是人之情也?!?/td> |
太歲頭上動土 | 元 無名氏《打董達》第二折:“我兒也,你尋死也,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!” |
清清楚楚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6回:“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,弱不勝衣,故憨憨的只管貪看。” |
陌路相逢 |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八回:“我與你家小姐陌路相逢,欲言恩,恩深難言;欲言情,又無情可言。” |
明知故問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:“見他這番光景,明知故問道:‘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?” |
空谷傳聲 | 南朝 梁 蕭衍《凈業賦》:“若空谷之應聲,似游形之有影?!?/td> |
言而無信 |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 |
饑腸轆轆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西湖主》:“而枵腸轆轆,饑不可堪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