犯而不校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犯:冒犯;校:計較。別人冒犯了;也不計較。
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泰伯》:“以能問于不能,以多問于寡;有若無,實若虛,犯而不校。”
例子惠養民道:“犯而不校,何以罰為?”大家微笑,各自散去。(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五十五回)
基礎信息
拼音fàn ér bù jiào
注音ㄈㄢˋ ㄦˊ ㄅㄨˋ ㄐ一ㄠˋ
正音“校”,不能讀作“xiào”。
感情犯而不校是貶義詞。
用法復雜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含貶義。
辨形“校”,不能寫作“較”。
近義詞唾面自干
反義詞針鋒相對、以眼還眼
英語be wronged but not to seek revenge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驕生慣養(意思解釋)
- 有膽有識(意思解釋)
- 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(意思解釋)
- 心里有鬼(意思解釋)
- 暮史朝經(意思解釋)
- 不分青紅皂白(意思解釋)
- 爭先恐后(意思解釋)
- 仁義道德(意思解釋)
- 沒里沒外(意思解釋)
- 不攻自破(意思解釋)
- 反面無情(意思解釋)
- 儉以養德(意思解釋)
- 沖鋒陷陣(意思解釋)
- 眾建賢才(意思解釋)
- 牛刀小試(意思解釋)
- 斷織勸學(意思解釋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釋)
- 受益匪淺(意思解釋)
- 安身立命(意思解釋)
- 信口開河(意思解釋)
- 雙柑斗酒(意思解釋)
- 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釋)
- 顯親揚名(意思解釋)
- 刮目相看(意思解釋)
- 足不出門(意思解釋)
- 圓鑿方枘(意思解釋)
- 餓殍遍野(意思解釋)
- 大勢所趨(意思解釋)
※ 犯而不校的意思解釋、犯而不校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剛正不阿 | 剛:剛直;直:正直;不阿:不逢迎。剛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。 |
是非口舌 |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。 |
個人主義 |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于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,道德的自私自利。 |
失魂喪膽 | 形容極度恐慌。 |
八斗之才 | 八斗:指量多;才:才華。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;詩文多而華美。 |
誅求無度 | 斂取、需索財賄沒有限度。 |
四書五經 | 四書:亦稱四子書,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;五經: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經典。 |
臭名遠揚 | 名:名聲;臭名:壞名聲;揚:傳播。壞名聲傳得很遠。也作“丑聲遠播”。 |
河魚腹疾 | 指腹瀉。 |
斗唇合舌 | 猶言耍嘴皮子,賣弄口才。 |
仁義道德 |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。 |
流離轉徙 | 輾轉遷移,無處安身。 |
春山如笑 |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萬無一失 |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。萬:形容很多;失:差錯。 |
鋪天蓋地 | 鋪:把東西散開;蓋:籠罩;遮蔽。遮住天;蓋住地。形容充滿了整個天地。來勢猛烈。也作“遮天蓋地”。 |
顧影弄姿 | 顧影:看著自己的身影;弄姿:做出各種姿態。對著自己的身影,做出各種姿態。形容賣弄身形,自我欣賞。 |
困而不學 |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。 |
氣象萬千 | 氣象:景象;萬千:泛指極多。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。 |
儉以養德 |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。 |
纏綿悱惻 | 纏綿: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;悱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無法排遣。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。也作“悱惻纏綿”。 |
氣吞牛斗 | 牛:牽牛星。斗:北斗星。牛斗泛指星空。形容氣魄很大。 |
熟能生巧 | 巧:技巧。熟練了;就能找到竅門。 |
經史百子 | 經:經學,經書,儒家經典著作。史:史學,史書。百子:諸子百家之學。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。 |
理直氣壯 | 直:正確、合理、充分;氣壯:氣勢旺盛。理由正確、充分;說話的氣勢就很盛。 |
皮笑肉不笑 |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。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。 |
一竅不通 | 竅:洞;這里指心竅。一竅都不是貫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閉塞、愚鈍。 |
空話連篇 | 連篇:整篇。整篇都是空話,缺乏具體內容。 |
快人快語 | 快:爽利;直爽。爽快人說爽快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