諤諤以昌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諤諤:直言爭辯的樣子。百官敢于直言爭辯,國家就會興盛。
出處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商君列傳》:“千人之諾諾,不如一士之諤諤。武王諤諤以昌,殷紂墨墨以亡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è è yǐ chāng
注音ㄜˋ ㄜˋ 一ˇ ㄔㄤ
繁體諤諤以昌
感情諤諤以昌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反義詞墨墨以亡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冷若冰霜(意思解釋)
- 多多益善(意思解釋)
- 掉舌鼓唇(意思解釋)
- 光前耀后(意思解釋)
- 名重一時(意思解釋)
- 兵荒馬亂(意思解釋)
- 時易世變(意思解釋)
- 一鼻子灰(意思解釋)
- 大開方便之門(意思解釋)
- 量能授官(意思解釋)
- 死不開口(意思解釋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釋)
- 之子于歸(意思解釋)
- 各行其是(意思解釋)
- 短壽促命(意思解釋)
- 不合時宜(意思解釋)
- 千真萬確(意思解釋)
- 伸手不見五指(意思解釋)
- 出師不利(意思解釋)
- 色厲內荏(意思解釋)
- 家常便飯(意思解釋)
- 餓殍滿道(意思解釋)
- 慢條斯理(意思解釋)
- 千里命駕(意思解釋)
- 湖海飄零(意思解釋)
- 意惹情牽(意思解釋)
- 成己成物(意思解釋)
- 進退維谷(意思解釋)
※ 諤諤以昌的意思解釋、諤諤以昌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斬草除根 | 斬:砍斷;斬草:割草;除:去掉。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。比喻除去禍根;不留后患。 |
趁火打劫 | 趁:利用;乘機;劫:搶劫。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。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。也作“乘火打劫”。 |
所作所為 |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為。多指一些不好的行為。 |
過了這個村,沒這個店 | 比喻機會難得,機不可失。 |
見多識廣 | 識:知道。看到的多;知道的廣。形容資格較老;經驗豐富;知識廣博。 |
暴發戶 | 指突然發了財得了勢的人。 |
明知故問 |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;卻還要故意問別人。 |
三長兩短 | 比喻意外的災禍或事故;現多指死亡。 |
知其不可而為之 |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堅決。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。 |
心急如焚 | 心里急得像著了火一樣。形容心情極其焦急。焚:燒。 |
詐奸不及 | 猶言十分奸詐。 |
倦鳥知還 |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;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。 |
花言巧語 |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。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;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。 |
雞胸龜背 | 凸胸駝背。 |
信以為真 | 把假的當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
形影相吊 |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;相互慰問。形容非常孤單;沒有伴侶。吊:慰問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。常與“人不可貌相”連用;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來。 |
熟能生巧 | 巧:技巧。熟練了;就能找到竅門。 |
閑情逸致 | 逸:安閑;致:興致。指毫無事物所累;輕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。 |
如癡如醉 | 形容神態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立竿見影 |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見功效。 |
牽腸掛肚 | 牽扯感情的事情在心頭纏繞。形容非常掛念;不放心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足衣足食 | 衣食豐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
天網恢恢 |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。 |
千真萬確 | 真:真實;確:確實。形容情況非常確實。 |
洗耳恭聽 | 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;恭:恭敬地。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。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。指專心地聽。 |
別有用心 |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。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