頓足捩耳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形容束手無策的困態(tài)。
出處宋·王銍《默記》卷上:“晉公候于閣門,見其甚久。則頓足捩耳云:‘無及矣。’”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dùn zú liè ěr
注音ㄉㄨㄣˋ ㄗㄨˊ ㄌ一ㄝˋ ㄦˇ
繁體頓足捩耳
感情頓足捩耳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定語、狀語;用于人的神態(tài)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不聲不響(意思解釋)
- 二百五(意思解釋)
- 章甫薦履(意思解釋)
- 引鬼上門(意思解釋)
- 丑聲遠播(意思解釋)
- 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(意思解釋)
- 荒淫無恥(意思解釋)
- 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(意思解釋)
- 如臂使指(意思解釋)
- 戶限為穿(意思解釋)
- 胸有成竹(意思解釋)
- 喟然長嘆(意思解釋)
- 屈指一算(意思解釋)
- 心直口快(意思解釋)
- 出頭露面(意思解釋)
- 懸崖勒馬(意思解釋)
- 反老還童(意思解釋)
- 藏形匿影(意思解釋)
- 顧影弄姿(意思解釋)
- 識字知書(意思解釋)
- 行不顧言(意思解釋)
- 千絲萬縷(意思解釋)
- 三十三天(意思解釋)
- 雷霆萬鈞(意思解釋)
- 面有難色(意思解釋)
- 愛則加諸膝,惡則墜諸淵(意思解釋)
- 鳳協(xié)鸞和(意思解釋)
- 平地一聲雷(意思解釋)
※ 頓足捩耳的意思解釋、頓足捩耳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(yè)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義之臣,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;貞節(jié)的婦女,不再嫁第二個丈夫。指忠誠不二。 |
無妄之災 | 無妄:意想不到的。意外的災禍或平白無故受到的損害、牽連。 |
五花大綁 | 先用繩索套住脖子,又繞到背后反剪兩臂的綁人方式。 |
以小見大 |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;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(jié);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。 |
秋水伊人 |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。 |
鑒影度形 |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。 |
回光反照 | 指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時發(fā)亮。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。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短暫興旺。 |
惜指失掌 | 惜:吝惜。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。比喻因小失大。 |
學而時習之 | 學過的內(nèi)容要經(jīng)常復習它。 |
天之驕子 | 驕子:寵兒。老天爺?shù)膶檭骸h朝人因匈奴極為強盛而稱之為“天之驕子”;意即匈奴為天所驕寵。現(xiàn)指條件極其優(yōu)越;特別幸運的人。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貢獻的人。 |
不分青紅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
疙里疙瘩 | 文字不通暢,物體不平滑很粗糙。 |
殺雞取卵 | 殺了雞取出雞蛋。比喻貪圖眼前的一點好處;而損害長遠的利益。 |
肝膽欲碎 | 欲:將要。肝和膽將要破碎了。形容極度悲痛或非常生氣。 |
兵無常勢 | 兵:戰(zhàn)爭;常:常規(guī)、不變;勢:形勢。指用兵作戰(zhàn)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。指根據(jù)敵情采取靈活對策。 |
臨危受命 |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。 |
春山如笑 |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不費吹灰之力 | 形容事情做起來非常容易,不花一點力氣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和尚、尼姑。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半吊子 | 膚淺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說話隨便,舉止不沉穩(wěn)的人。 |
東扶西倒 | 從這邊扶起,卻又倒向那邊。比喻顧此失彼。也形容壞習氣太多,糾正了這一點,那一點又冒頭了。 |
心急如焚 | 心里急得像著了火一樣。形容心情極其焦急。焚:燒。 |
倦鳥知還 |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;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(xiāng)。 |
漫不經(jīng)心 | 漫:隨便;不受約束;經(jīng)心:在意;留心。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;隨隨便便;不在乎。 |
分門別類 | 門:類;別:區(qū)別。根據(jù)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
散帶衡門 | 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。 |
會少離多 | 相會少,別離多。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。 |
敗德辱行 | 敗壞道德和操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