遁世無悶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謂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。
出處《易·乾》:“不成乎名,遁世無悶。”孔穎達疏:“謂逃遁避世,雖逢無道,心無所悶。”
例子諸君只要常常懷個遁世無悶、不見是而無悶之心,依此良知,忍耐做去,任他功夫有進有退,久久自然有得力處。明·王守仁《傳習錄》卷下
基礎信息
拼音dùn shì wú mèn
注音ㄉㄨㄣˋ ㄕˋ ㄨˊ ㄇㄣˋ
繁體遯丗無悶
感情遁世無悶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人處世。
近義詞遁俗無悶、遁逸無悶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輕歌曼舞(意思解釋)
- 催人淚下(意思解釋)
- 物美價廉(意思解釋)
- 個人主義(意思解釋)
- 物盡其用(意思解釋)
- 過五關,斬六將(意思解釋)
- 陳言務去(意思解釋)
- 必由之路(意思解釋)
- 有權有勢(意思解釋)
- 永垂不朽(意思解釋)
- 衣錦還鄉(意思解釋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釋)
- 將奪固與(意思解釋)
- 打情賣笑(意思解釋)
- 忙不擇價(意思解釋)
- 汗馬功勞(意思解釋)
- 子繼父業(意思解釋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釋)
- 密鑼緊鼓(意思解釋)
- 圖窮匕見(意思解釋)
- 駕輕就熟(意思解釋)
- 前赴后繼(意思解釋)
- 似曾相識(意思解釋)
- 在此存照(意思解釋)
- 忘乎所以(意思解釋)
- 閉門讀書(意思解釋)
- 是非曲直(意思解釋)
- 頭上末下(意思解釋)
※ 遁世無悶的意思解釋、遁世無悶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芒刺在背 | 芒刺:谷類殼上的細刺。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。形容心中惶恐不安、坐臥不寧。 |
改過遷善 | 改正錯誤,變成好的。指去惡就善。 |
旁若無人 | 旁:旁邊;若;好像。身邊好像沒有人。形容自視高大;態度傲慢。也形容態度自然、鎮靜自如的樣子。 |
冷若冰霜 | 若:好像。冷得像冰霜一樣。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;沒有一絲熱情。有時也指面目或態度嚴厲;使人無法靠近。 |
斗唇合舌 | 猶言耍嘴皮子,賣弄口才。 |
止沸益薪 | 謂本欲止水沸騰,卻反而在鍋下加柴。喻所做與本來愿望相反。 |
拉大旗作虎皮 |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、蒙騙人。 |
偶一為之 | 偶:偶爾;偶然;為:做;干;之:代詞;代某件事。偶爾做一回。 |
光前啟后 | 猶“光前裕后”。 |
囚首垢面 | 象監獄里的犯人,好久沒有理發和洗臉。形容不注意清潔、修飾。 |
鬼頭鬼腦 | 形容舉止詭秘;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融會貫通 | 融會:融合領會;貫通:透徹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;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。 |
無關緊要 | 緊要:急切的,重要的。不重要,不會影響大局。 |
女生外向 | 向:朝著,引申為偏愛。女子成人總要結婚。指女子心向丈夫家。 |
兵微將寡 | 微、寡:少。兵少將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 |
舉直錯枉 | 舉:選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錯:通“措”,廢棄,放棄。枉:彎曲,比喻邪惡之人。起用正直賢良,罷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舉直厝枉”、“舉直措枉”。 |
共為唇齒 | 比喻互相輔助。 |
聰明才智 | 聰明:耳聰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短壽促命 | 短命早死,要命。 |
生知安行 |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。 |
空腹高心 |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。形容并無真才實學。 |
離本趣末 | 趣:通“趨”,趨向。丟掉根本,追逐末節 |
耳聰目明 | 聰:聽覺靈敏。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。 |
圓鑿方枘 | 鑿:榫眼;枘:榫頭。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 |
以夷制夷 | 夷: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。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;使其相互沖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縱橫四海 | 縱橫:奔馳無阻。在天下任意往來,沒有阻擋。比喻無敵于世。 |
餓殍滿道 | 殍:餓死的人。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。形容饑荒災禍嚴重,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。 |
發人深思 | 深:無限,沒有窮盡。啟發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尋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