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履山川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形容遠道奔波之苦。參見“跋山涉水”。
出處《左傳 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躬擐甲胄,,逾越險阻,征東之諸之侯。”
例子夫齊之去周二千余里,而使其已化之骨,跋履山川,觸冒寒暑,自東徂西,以葬于封守之外,于死者為不仁。”清·顧炎武《日知錄·太公五世反葬于周》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bá lǚ shān chuān
注音ㄅㄚˊ ㄌㄩˇ ㄕㄢ ㄔㄨㄢ
感情跋履山川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;指長途旅行。
近義詞跋山涉水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喜笑顏開(意思解釋)
- 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(意思解釋)
- 反復無常(意思解釋)
- 信及豚魚(意思解釋)
- 胸有成竹(意思解釋)
- 大包大攬(意思解釋)
- 朝令夕改(意思解釋)
- 必由之路(意思解釋)
- 閉關(guān)自守(意思解釋)
- 一場空(意思解釋)
- 困而不學(意思解釋)
- 讜言直聲(意思解釋)
- 公才公望(意思解釋)
- 飽食暖衣(意思解釋)
- 妻兒老少(意思解釋)
- 懸石程書(意思解釋)
- 心曠神怡(意思解釋)
- 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(意思解釋)
- 各行各業(yè)(意思解釋)
- 惡醉強酒(意思解釋)
- 斷織勸學(意思解釋)
- 心上心下(意思解釋)
- 似是而非(意思解釋)
- 白草黃云(意思解釋)
- 南征北戰(zhàn),東蕩西殺(意思解釋)
- 切樹倒根(意思解釋)
- 坐懷不亂(意思解釋)
- 眾所瞻望(意思解釋)
※ 跋履山川的意思解釋、跋履山川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(yè)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舉棋若定 | 下棋子好像有預斷。比喻行事沉著果斷。 |
士別三日,刮目相待 | 指別人已有進步,當另眼相看。 |
故家喬木 | ①謂世家的人才、器物必定出眾。②喻指鄉(xiāng)賢。 |
著手回春 | 指詩歌格調(diào)自然清新。也比喻醫(yī)術(shù)高明。 |
山雨欲來風滿樓 | 比喻重大事件發(fā)生前的緊張情勢。 |
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?/a> | 三個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。指應該不恥下問,虛心向別人學習。 |
叫化子 | 乞丐。 |
拋磚引玉 | 拋出磚頭;引來白玉。比喻用粗淺的、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;引出別人高明的、或熟的意見或作品。常用作謙詞。 |
飲水思源 | 喝水時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|
遁入空門 | 遁:逃遁;空門:指佛教,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開塵世而入佛門。 |
反老還童 | 反:回。由衰老恢復青春。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。 |
暴取豪奪 | 豪:強橫。用暴力劫奪。 |
酒后茶余 |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。 |
己溺己饑 | 亦作“己饑己溺”。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饑者,由己饑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饑”或“己饑己溺”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。 |
敗俗傷風 |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。 |
分路揚鑣 | 揚鑣:指驅(qū)馬前進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標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 |
難上加難 | 難:不容易。形容極端的難度。 |
罄竹難書 | 罄:盡;竹: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;書:寫。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。多形容罪惡累累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。常與“人不可貌相”連用;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(xiàn)狀來測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來。 |
心曠神怡 | 心境開闊;精神愉快。曠:空闊;怡:愉快。 |
匡謬正俗 | 糾正錯誤,矯正陋習。 |
事與愿違 | 事實與愿望相反。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。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動手接觸。指詩歌格調(diào)自然清新。后比喻醫(yī)術(shù)高明。 |
愛則加諸膝,惡則墜諸淵 | 加諸膝:放在膝蓋上;墜諸淵:推進深淵。指不講原則,感情用事,對別人的愛憎態(tài)度,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。 |
聰明反被聰明誤 |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。 |
禮壞樂缺 | 禮:社會道德、行為的規(guī)范;樂:教化的規(guī)范;缺:殘破,廢缺。形容社會綱紀紊亂,動蕩不安。 |
鮮血淋漓 | 淋漓: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。形容鮮血流淌不止。 |
踵武前賢 | 踵:腳跟。武:足跡。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。比喻效法前人。 |